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核足球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核足球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由卢瑟福的阿尔发粒子散射实验可知原子的核式结构,以氢原子为例,它是由一个体积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一个高速旋转的电子组成。由于原子核很小(将原子视为足球场大小,原子核只相当于中圈发球点上的一颗米),原子可以说是一个中空的。所以说原子没有隐私而言。
世界著名射电望远镜
1、中国贵州平塘“Fast”射电望远镜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单体射电望远镜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经过5年半的建设,正式竣工运行。通过这个直径500米、面积有30个足球场的“天眼”,将可以观测到176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它将协助人类“触摸”来自外太空传来的微弱信号,探索宇宙的奥秘。
2、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位于波多黎各岛上的一座天然火山口(阿雷西沃山谷)当中,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其反射面口径为350米,曾出现在“007”系列电影中。波多黎各岛位于赤道附近,这个位置对于跟踪和观测行星、脉冲星和其他天体十分理想。
3、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ALMA)
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位于智利北部的查南托高原拉诺德查南托天文台,由64面口径为12米的射电天线组成,是由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合作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阵列。这里海拔5059米,是地球上气候最干燥的地区之一,非常适合毫米波天文观测。
4、德国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Effelsberg)
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之一,位于德国波恩市西南方向约40千米的一个山谷中。这台望远镜的观测波段很宽,从90厘米到3毫米。其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率先在毫米波段观测到脉冲星的辐射,并且在射电星系、活动星系核、星际分子等方面的观测中也收获颇丰。
5、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
澳大利亚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位于澳大利亚的默奇森地区,由36架碟形天线组成,每架天线的直径为12米。这一区域没有其他无线电信号干扰,可以清楚地接收到来自宇宙的信号。SKA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解答目前困扰科学界的众多问题,如关于第一代天体如何形成、星系演化、宇宙磁场、引力的本质、地外生命与地外文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等。
6、中国上海佘山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中国上海佘山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可转射电望远镜,其主反射面面积达到了3780平方米,综合性能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它可以观测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在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一系列重要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都有它的身影。话说,这里还是韩寒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的取景地哦!
中子星是一定质量的恒星,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坍塌而成。
我们知道,一个原子99.99%的是空间,而实体(实际上也不是绝对的实体)部分是原子核与电子,实体是原子质量的承载者。电子的运行轨迹,在恒星的坍塌过程中会逐渐向原子核靠近,最终电子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所以恒星坍塌到最后,所有的质量都由中子来承载了。而在原子核内部,中子、质子之外的部分还是空间,且占原子核总体积的绝大部分,就是说在不到0.001的体积中绝大部分还是空间,那么,如此小的体积中,却包含了一个原子的全部质量,你说中子星的质量能不大吗?
中子星确实很重
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就是原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荷。而中子星这种天体全是由中子组成,那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到哪去了?答案是质子和电子都变成中子了。
质子变为中子的两种途径
在自然状态下,中子变成质子比较容易,中子的寿命很短,只有14分钟42秒,除非结合为原子核,否则一个原子核外的中子极易衰变为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反电子中微子;而质子变为中子很难,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逆β衰变,当质子受到反电子中微子轰击时,质子会向外发射一个正电子后变成中子,
但这个条件要求非常苛刻,这个最小的粒子――中微子需要至少具有1.806MeV的动能,并且要准确击中质子才行。
另一种就是把电子强行压入质子中,这样电荷变为中性,其中一个上夸克变为同颜色的下夸克,即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质子变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的中子了。
但这种质子变中子的途径是在极端条件下才能实现,因为一个核外电子想进入质子中需要克服泡利不相容原理引起的电子兼并压,这需要很大的力量,中子星的形成就是属于这种途径。
中子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么重的原因。
当恒星内部所有核聚变停止时,恒星因内部再也没有力量抵抗恒星自身的引力而开始收缩。这种力量先是把核外电子从轨道上剥离为游离自由状态,大大压缩了原子的空间,这时星体的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吨到10吨,这是小于1.4倍太阳质量恒星的最终演化结果,其内部抵抗自身重力的不再是核聚变,而是电子兼并压,电子兼并压和重力最终达到平衡,星体停止收缩,最终形成我们熟悉的白矮星。
如果是大于1.4倍太阳质量而小于3.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会继续收缩,电子简并压不足以抵抗自身强大的重力,电子最终被压入质子形成中子,星体变成全部由中子紧挨着构成的状态,这种状态与原子核的状态是一样的,这就相当于原子核外空间被全部压缩掉了。原子核的质量占整个原子的99.99%以上,但它的体积却只为原子的几千亿分之一,
因此当压缩掉原子核外的所有空间后,原子核或中子星的密度就变得惊人的高。可高达每立方厘米1亿吨,即中子星上一个花生米大小的物质就重达1亿吨。为了形象地认识中子星的密度和压缩比例,咱们拿地球举例,有人经过计算认为,地球如果变成白矮星,其直径大小只有22米。
以上就是中子星产生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这么重的原因,欢迎关注评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核足球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核足球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